低合金鑄造工藝的歷史:
1940年第二次期間,德國的Johannes Carl Adolph Croning博士開發出用酚醛樹脂作為粘結劑的殼型鑄造工藝,1944年2月獲得。在期間,德國人用此法制造迫擊炮、大殼以及其它射彈用的鑄件。
戰后,德國人仍企圖保守此法的秘密,在1947年被審查者發現,認定不受保護,并被作為戰利品加以公開,從而為鑄造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造型工藝,受到普遍重視。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,各工業國幾乎都先后加以采用,從而開創了樹脂砂在鑄造生產應用方面的先河。即使現在,由于用該法生產的鑄件輪廓清晰、表面光潔、尺寸精度高、型(芯)砂(通稱“覆膜砂”)消耗少,所制殼型、殼芯可以較長期存放等優點,一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,在世界許多地方稱殼法為Croning法或“C”法。樹脂砂鑄造上世紀50年始在鑄造行業出現和使用,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,其生產工藝和設備已相當成熟和完善。
市場上的部分低合金鑄造,有些部位不滿足或者不符合設計要求,而運用到了設備中,造成了產品的變形。這主要因為大型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,都是處于高溫高壓的工作狀態或工作環境,因此對于產品 的加工要求往往都會比較嚴格。那么造成產品變形的原因有哪些?
1、模具溫度過高,同時硬度沒有達到標準,冷卻時間不夠,是導致低合金鑄造變形的原因之一。
2、設計的模具不符合加工的要求, 加工出來的成品運用到設備中,也會有很多問題導致低合金鑄造變形。
3、造型腔內溫度差過大,達不到要求的冷卻溫度,也是會讓低合金鑄造出現變形情況。
4、設計不合理也會讓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改變性。
5、軋機軸承座加工時,因為工藝不到位等導致產品出現變形或者缺陷。
上一條:砂型鑄造的特點有哪些?
下一條:覆膜砂鑄造的種類及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