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密鑄造在拋光過程中,產生的粉塵主要為金屬粉塵,當金屬積累到后的與明火或者溫度的碰撞,會引發安全隱患,不僅危機工人的生命安全,更是將工廠毀于一旦。
應用傳統的除塵方法會隨設備的老化,消除不及時或瞬間產生太多粉塵而不能完全去除,漂浮在空氣中,嚴重影響工作環境,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。
根據精密鑄造廠情況,設計以下兩種除塵方案:
局部排風系統設計
排風集中在產生粉塵的局部地點設置捕集設置,將粉塵排走,以控制粉塵在室內擴散,用新鮮空氣把整個車間粉塵濃度稀釋到zui低,這種方式成本低,但治標不治本。
整體除塵治理法
針對鑄造粉塵產生點進行、收集、凈化,投資少,凈化效果好。鑄造行業防塵、除塵要綜合治理的方法,為防止各工部之間相互污染,必須對產生粉塵、廢氣的各個生產工序都進行治理。
如對于產生粉塵的混砂工藝、沖天爐熔煉工藝、機械振動落砂工藝及人工清砂工藝等皆應采取嚴格的防塵、除塵措施。
對生產過程的舊砂回收、再生輸送工藝和設備,對開箱、除砂、噴拋丸鑄件清理工藝和設備,對原料及廢砂的運輸、收集過程和設備等,都應配置相適應的防塵、除塵措施。
精密鑄造的制殼工藝
制殼包括涂掛和撒砂兩道工序。涂掛涂料之前,熔模需經脫油脂處理。涂掛時要采用浸涂法。涂掛操作時應保持熔模表面均勻地涂掛上涂料,避免空白和局布堆積;焊合處、圓角、棱角和凹槽等應用毛筆或工具涂刷均勻,避免氣泡;涂掛每層加固層涂料前應清理層上的浮砂;涂掛過程中要定時攪拌涂料,掌握和調整涂料的粘度。
涂掛后進行撒砂。常用的撒砂方法是流態化撒砂和雨淋式撒砂。通常熔模自涂料槽中取出后,待其上剩余的涂料流動均勻而不再連續下滴時,表示涂料流動終止,凝凍開始,即可撒砂。過早撒砂易造成涂料堆積;過遲撒砂造成砂粒粘附不上或粘附不牢。撒砂時熔模要不斷回轉和上下倒置。撒砂的目的是用砂粒固定涂料層;增加型殼厚度,獲得必要的強度;
提高型殼的透氣性和退讓性;防止型殼硬化時產生裂紋。撒砂的粒度按涂料層次選擇,并與涂料的粘度相適應。面層涂料的粘度小,砂粒度要細,才能獲得表面光潔的型腔,一般面層撒砂粒度可選擇組別為30或21的砂;加固層撒砂采用較粗的砂粒,好逐層加粗。制殼時,每涂掛和撒砂一層后,必須進行充分的干燥和硬化。
下一條:低合金鑄造的發展狀況如何?